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
时隔3个月,3项PMI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1月PMI数据再次回升至枯荣线以上,需求端复苏快于生产端,整体来看景气度处于较高水平,复苏预期逐步兑现。此前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受挫明显,当前服务业景气度已经回升至扩张区间,建筑业保持较高景气水平,均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对经济修复预期或将继续升温。
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进一步回升,但离消费的全面回暖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政策面的长时间呵护,不宜“见好就收”。
从制造业PMI指数的构成上看,各主要构成指数上行幅度普遍较大。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较上月上升5.2和7个百分点,供需两端同步改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月疫情影响减弱后,居民消费大幅反弹。这抵消了出口下行的影响,带动制造业市场需求改善。同时,需求改善带动生产活动增加;此前影响生产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得以缓解。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团队指出,无论是从绝对水平或是改善幅度来看,制造业需求端的复苏均快于生产端: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有春节临近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三年疫情期间部分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能力恢复相对缓慢。同时,供应商配送指数环比回升7.5个百分点至47.6%,表明国内物流运输不畅、交货时间滞后等现象有明显改善。
红塔证券李奇霖团队认为,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
受春节放假以及此前疫情扩散的双重影响,不少工人提前回乡并延迟返工,所以可以看到从业人员指数依旧处于荣枯线以下。人手不足导致大部分企业只能先接订单,年后再开工,所以预计年后生产指数还有回升的空间。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库存指标也值得注意。PMI产成品库存仅上行0.6个点,BCI库存甚至是下降的。这意味着疫情达峰、需求好转的过程比前期企业预期要快,导致生产来不及做充足反映,短期被动去库存的特征仍比较明显。这对应下一步生产的回升具备可持续性。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认为,当前库存周期正在接近从主动去库存向主动补库存(复苏)过渡。
华创投顾屈庆团队认为,1月PMI数据再次回升至枯荣线以上,尽管生产改善程度小于需求端,但整体来看景气度处于较高水平,复苏预期逐步兑现。当前疫情已经处于低流行水平,员工短缺问题缓解,企业信心增强。
张静静团队指出,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4.2回升至46.1,幅度小、水平低,显示外需景气度仍然相对低迷。
钟正生团队认为,2023年1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升,仅是前期疫情影响下出口订单积压的释放,并不代表外需开始触底反弹,2023年开年中国出口表现或依然偏弱:
一是,2023年1月前20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下滑2.7%,已连续5个月同比负增长;二是,2022年1月、2月我国出口金额分别达到3265、2167亿美元,均创下了有史以来新高,且环比表现亦相对偏强,基数效应或将对今年出口同比读数形成压制;三是,作为航运市场"晴雨表"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指数)环比继续下滑,目前已降至2020年11月水平。
郭磊表示,新出口订单数仍低于11月及11月之前,显示外需仍存在趋势性下行,总体来说当前经济改善仍在初级阶段:
(1)制造业PMI只有50.1,BCI只有49.7,均仍在“容枯线”附近;(2)出口订单改善幅度有限,1月新出口订单只有46.1;(3)统计局指出,1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出口增速承压,依旧位于荣枯线之下,且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在12月宏观经济遭遇冲击的背景下,作为环比指标,1月制造业PMI仅微幅高于荣枯线,表明当前宏观经济还面临一定压力。
李奇霖团队指出,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减弱甚至可能成为拖累的大趋势下,提振内需刻不容缓。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服务业PMI指数为54.0%,高于上月14.6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1.6%,环比提高了14.2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环比提高了12.0个百分点。
李奇霖团队指出,此前几个月,疫情对服务业尤其是线下的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造成严重干扰,所以在疫情扰动减弱以及节日效应的影响下,服务业景气度出现了明显反弹,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
张静静团队也认为,服务业在疫后展现出最高的复苏弹性,这一点在春节假期的消费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
行业层面,在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较12月回升24以上,重返扩张区间。
屈庆团队表示,服务业PMI指数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升12.0个百分数至64.3%,为近期高点,企业预期向好假期后生产端仍有较大修复空间,需求端居民消费意愿也有所提升。
1月建筑业PMI指数为56.4%,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
王青表示,景气度上升主要与疫情缓解后员工到岗率上升有关。即使在2022年疫情冲击最严重阶段,该指标都始终处于高景气区间,背后是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较大。这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李奇霖团队指出,2023年1月建筑业景气水平的全面改善,一方面是随着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各地密集开工的重大项目为建筑业带来大量新订单。另一方面是地产企业为抓紧时间实现保交楼加快施工进度。
屈庆团队表示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8.2%,高于上月6.7个百分点,新年伊始,重大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筑业市场依然保持乐观。
随着国内疫情影响趋于减退,春节消费延续修复,增速较节前进一步回升、有望小幅正增,结合本月PMI和物流等其他高频数据,再次确认基本面拐点已到。
王青表示,整体上看,在1月、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影响大幅减弱后,宏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进一步回升,服务业PMI指数有望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一季度经济回升幅度有望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团队认为,往后看,疫情影响减退、积压需求释放、节后自然修复、政策前置发力,一季度经济有望延续修复:
一季度应是经济修复斜率最大的时期。季节性方面,2023年1月下旬过年较早,春节假期过后,2月PMI有季节性回升动力。政策方面,近期多省市召开稳增长大会,力争“开门红”,指向地方稳增长意愿较强。
张静静团队称,PMI显示1月经济复苏的弹性尚可、复苏的水平比较可观,为疫后经济复苏开了一个好头,经济和信心的修复仍需继续:
经济活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升并非是一个难以预见的结果,然而当前经济水平和预期信心相比于过去疫情平稳时期仍有较大差距,经济和信心的修复任重而道远,需要政策面的长时间呵护,不宜“见好就收”。
李奇霖团队也指出,居民收入预期稳定性的增强和消费倾向的回升都需要一定时间,也就是说离消费的全面回暖还有一段距离。
钟正生团队指出,目前政策仍需蓄力,内生增长动能仍需夯实。居民部门预期的回暖往往滞后于企业部门,因此更需政策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