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然发现《魔法少女小圆》有明显的《浮士德》痕迹,魔法少女和QB签订契约,后者满足前者的愿望,前者在实际上成为后者的奴仆。浮士德获得了满足,灵魂本应归魔鬼所有,但又被上帝拯救到了天堂——对应小圆最后的那个愿望,拯救了被奴隶着的魔法少女们。包括“魔女之夜”,也是浮士德中一场的章节名——“瓦普几斯之夜”(尽管它是英国的一个节日,但考虑到前述的亲缘性,在创作过程中来自浮士德或许更令人信服一些)尽管相当精彩,但从作品核心理念上,小圆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通俗作品,魔法少女小圆的情节紧紧围绕着QB的圈套所展开,但这种信息差除了娱乐外没什么其他价值——当然,小圆是一流的娱乐。
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经典作品很少去藏什么东西(更详细的论述参见专栏:《论Gal中的两种悬念》),《浮士德》里魔鬼直接把条件直接摆好了,而且还是一个愿望接着一个愿望全都满足你(不像一些魔法少女,不再渴望那个愿望后带来的只剩被奴役的命运),但那又怎么样呢,人力本身就是有限的,渴望、追求与破灭的过程本身就足以构成悲剧——即便最后被拯救到天堂,这点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它就像列夫托尔斯泰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最后给出的答案一样,诉诸于上帝,一方面它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信仰,另一方面或许也意味着在尘世我们得不到任何拯救。
悲剧和喜剧的区分不在于结尾是HE还是BE,浮士德的结尾是HE,但歌德仍然将其副标题命名为“一部悲剧”,我个人觉得这种追求与破灭(而不是被谁骗了)的过程,是所谓悲剧性的地方之一。有观点认为,浮士德缺少任何人类精神的观念,而只有自然的力量和驱力,浮士德的悲剧在于他无力成就悲剧。知识不足,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和评价。
(资料图片)
浮士德最后给出的答案是追求尘世上的事业,不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每天去争取生存和自由——有些类似于“活在当下”。因为浮士德想要留住这个瞬间,所以契约结束了,但这个瞬间之后呢?我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我不觉得浮士德会持续地满足于他那所谓的事业......
但我只能触及浮士德最最最浅显的几个方面,它卓绝的想象力等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但非母语+缺乏文化基础+缺乏鉴赏力让我不是很能理解这些。
2.《魔山》是一部杰作,或者说大师的手笔(masterpiece),这部作品的主题:生、死、时间,以及展现这种主题的方式(让主人公进入一座疗养院)和叙述手法都很棒,加上对时间等的一些具体写作方式。不过我实在看不下去那两个人的辩论环节......无趣且没啥知识性上的意义——作者以对主人公的教育者自居,这也是所谓“智性小说”的一个特征,或许也是出于这点,纳博科夫不太喜欢托马斯.曼吧。
3.《哈姆雷特》真的太伟大了......那种激情,那种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内心的冲突,寥寥数语对人物的刻画......我之前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大亮点在于他笔下角色们的蓬勃生命力,但哈姆雷特给我的震撼远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要强烈。不需要诉诸什么疯疯癫癫的角色,不需要几十万字的连作者本人都承认的冗长文字......(在仅有乔叟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开创了自我倾听导致的自我成长 & 多类型的丰富的开创性人物塑造——被布鲁姆认为是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李尔王》虽说也是悲剧,但我感觉悲剧性不(主要)在李尔王身上,或许在小女儿,在埃德加、肯特、葛罗斯特等人身上......它被多数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但我好像没这种感受。可能我觉得李尔王是在自作自受(而不是揭示了人存在的有限性,人的意志与命运无常的关系),所以对他的心理不太感冒吧。PS:这个剧情和高老头有点相似啊......
相比《李尔王》,我更偏好《麦克白》,全篇的氛围都很阴冷,麦克白因为贪欲而弑君,他在选择顺应女巫提出的命运的同时,也就注定了他最后的死亡。他的行动都在莎士比亚编制的那张命运之网上,无法逃脱。
划水划了好久,接下来的日子也该多学习了,我并非天才,所学专业也不是什么开创性的学科,对我而言,极限就隐约地那里,这导致我这些日子对读书写论文没什么兴趣。福楼拜曾说,他就是包法利夫人,或许是因为包法利夫人不仅是出轨女子,更是一种浪漫的、富有幻想的象征,这种浪漫在面对现实时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托尔斯泰晚年曾贬斥艺术,认为那只是一个虚幻的国度。对我而言,智识的有限也是一种悲剧吧。所以我才会奉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认识。
这个角度,不求甚解也并非贬义,甚解是一个迷宫、一个深渊,进去之后永远也别想出来。
或许我身上也有浮士德的一面,也有包法利夫人的一面。
我也是浮士德,我也是包法利夫人。
接下来试着读下《红楼梦》吧,试着让自己既不被无谓的民族自尊心支配,也不被崇洋媚外的情绪所裹挟,以我过去的阅读经验来看,它不太好和那些西方最顶尖的作品相比较,但和《荒凉山庄》这种绝对一流的作品相比应该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可是又想看简奥斯丁,她就是光。
话说回来,我好像没在这些西方的经典文学中收获我曾经在通俗作品中获得的感动(唯一有一点点不舍的作品是《荒凉山庄》)......直到现在我也还是很喜欢自己那篇帆波同人正篇的最后一句话——“母亲大人,现在的我或许真的见到了,那条波光粼粼的天之河。”
微妙啊。